专访李难与零壹乐队 不被相信的梦想,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最近更新:2016年2月

一片深沉的绯红灯光传达着不安的情绪,舞台上弥漫着滞闷的近乎难以忍受的浑沌。低声呢喃打破了死寂,搭配传统民乐器所交织的背景旋律充满神秘氛围,揭示了一股更令人畏惧的反动力量。

突然之间,一声嘶吼仿佛盘古开天划破天际,金属乐风挟带着腥风血雨之姿与他的嘶吼澎湃交响,众人仿佛在等待魔帝邪尊的降临般来迎接这名身穿僧衣斗篷的神秘男子。

他是李难,重金属音乐队体「零壹乐队」的主唱与灵魂人物。从事音乐创作与表演将近二十年,他的音乐与表演方式带有神秘宗教的浓墨重彩,在中国被乐迷称为异教金属、民谣金属音乐的祖师爷。他在12年毅然决然离开中国音乐圈负笈留美,远走他乡来追梦与筑梦。

如今,他在美国的音乐重镇洛杉矶卷土重来,打造全新的零壹乐队与幕后团队,准备用更精炼成熟的死亡金属音乐震撼乐迷。

张狂不羁的外表下,有着坚定又柔软的内心

我们的访谈相约于乐队的基地 West Hollywood,那是个天气晴朗的周间午后。在见到乐队成员之前,我们其实怀着相当忐忑的心情,不确定他们是否会以表演照片中那样凶猛的扮相出现。但出互意料地,今天赴约的三位乐队成员主唱李难、吉他手 Ike Kawaguchi,还有鼓手 Devin Lebsack,就如邻家男孩一般以一袭休闲运动衣着现身,向我们腼腆地 say hi 并客气地招呼彼此坐下。

这么平易近人的成员们其实非常颠覆我们对零壹乐队的印象,甚至有些不解为何他们会一头钻进相对冷门的死金流派。尤其是主唱李难,一玩此类音乐就是将近二十年的光景。他说,最早接触的西方音乐就是重金属音乐,细数他的启蒙乐队,从教父级的 Metallica 和 Slayer,到中国的唐朝、黑豹、崔健等,「一听钟情」的牵绊让他立志要往这个方向发展,组建自己无与伦比的摇滚乐队。

至于为何走向更极端的音乐风格,这或许也带点天生的反骨叛逆吧,从他命名乐队的方式便略知一二。英文名 Voodoo Kungfu 来自于七零年代的邵氏功夫片,李难注意的不是正派的大侠英雄,而是反派的邪教武功、修练五毒的功夫, Voodoo Kungfu 顺应而生,正好符合乐队「黑暗世界音乐」的形象。

即使从事这方面的音乐让社会大众对他有许多流言蜚语,他仍无所畏惧地追求自我,对于理想义无反顾的坚持,他活出了他的摇滚精神。

当时已经在中国地下音乐界小有名气的李难,放下耕耘十五年多的成果,远赴美国音乐名校柏克莱音乐学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进修。当时许多乐迷都以为零壹已经解散而不知去向,我们问他为何放下,远走他乡?

他喝了一口水,眼睛转了转,认真回想当时的动机,用一种最贴切的不疾不徐、不卑不亢的态度道出往事。

90年代他看见西方文化大幅影响中国,当时的摇滚乐也打破成规、突破中国封闭的音乐环境,到达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身为新世代的摇滚乐手,李难立志要提升高度,争取发展国际舞台并带动新一波音乐潮流。08年他第一次出国到德国参加 Wacken 音乐节演出,效果与回响极好,种种因素成为他积极联系国外演出机会的契机。

但是当时文化交流的风气鼎盛,国内外支持的都是有类似背景的乐队,这对零壹的风格是种绝对的挑战。经历了无数次的申请失败,李难心想干脆自费出国演出,此时乐队内部却因为各自的经济情况以及现实的生活问题而意见分歧。

「我想说把这些钱用在演出上,但是有人不想花。主要是那会我们年纪大了,很多人都成家了,想说好不容易挣钱,要考虑以后生活的问题了。」

这似乎是音乐工作者最常遇到的困境: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如何选择?李难选择了前者,即使被嘲笑、被挑战、被冷言冷语,却仍不轻言放弃。他换了一批还能一起闯荡的年轻乐手期望有共同望向国际舞台的视野,但是竞争激烈的演出机会在努力了四、五年之后,依然未果。

在万念俱灰、走投无路之下,李难反而离他的梦想更进一步了。他想,既然团体出不去,那他就独自去闯,自己的梦想自己追。估量了自己的音乐风格,他决心前往重金属摇滚相对盛行的美国,也盘算着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乐手延续乐队生命,花了一年的时间便顺利申请到波士顿的柏克利音乐学院,启程。

非典型的摇滚乐手:追梦,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除了乐队的音乐类型引人注目,李难本身是个自我风格强烈的人,他对自己生活习惯也都非常有自制力,甚至过着近乎苦行式的类修行生活。如何做到坚持、如何抵挡诱惑?

「我16岁开始在摇滚圈里混,周围的朋友都知道我从来就不像年轻人,我一直过着老年人的生活。」

他说,他曾经也向往房间海报上那些摇滚乐手所过的自由生活,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直到有次和外国朋友聊到向国际市场发展的音乐野心,他们酒后吐真言,直言不讳地挑明着怀疑,打击李难的信心。

「他们认为欧美的歌迷很难接受亚洲人的审美,因为摇滚乐不止是音乐,首先乐队外型要酷才行,你得有范。摇滚乐迷对歌手外型的意见更为苛刻。」

自此之后,他把墙上海报换成了李小龙和施瓦辛格,崇拜的偶像变成《洛基》电影里筋肉风格的硬汉。他自知,30岁才接近成名的他若想达到终极目标,也许要等到40岁、50岁甚至更老。如果过着那些年纪轻轻就抑郁自杀的摇滚乐手的生活方式,那他的摇滚梦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那些人不相信你。如果你想要实现你的想法,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李难的口气是一派地轻描淡写却又字句深刻,有时又会自我调侃。

「而且我又发现一点,作为亚裔,我会比其他人显得年轻,所以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点呢?」

他知道,唯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支持他在音乐道路上朝更远的方向前进。于是他调整状态,过着半军事化的规律生活,不烟不酒、坚持全素饮食(吃素完全是因为喜欢动物,在看完讲述屠宰场的动物保护纪录片后所实行的,这又让我们看到很「冲突」的李难)、勤于健身,并且专心致志地练琴练唱。

美国梦,音乐梦 

我们问,来到美国后体验到最激烈的文化碰撞为何?他腼腆地笑着说,年龄差异是最大的问题,年过三十才来进修的他身旁都是刚上大学的孩子,沟通有困难,交流有代沟。和同学聊起喜欢的乐队,他们的反应竟然是「真不错,都是我爸爸喜欢的乐队!」

李难学习了一年之后,决定把费用更有效地投资在自己的音乐事业上,便离开波士顿来到洛杉矶。照理说在这座娱乐大城,音乐人可以过的多彩多姿,甚至荒诞不经,但规律自制的他过着非常单纯的美国生活。没有五光十色的社交活动,也没有光怪陆离的人际关系,所有的时间精神都是放在自我锻炼与音乐制作上。

「我平时没有娱乐,就是推着小车去超市,买菜做饭。每天起床吃早饭、锻炼,然后下午去练琴,练唱,去录音。要说最大的乐趣,应该就是去看展吧,比如爬行展,纹身展等,前一阵子在 Pasadena 的纹身展我连去了三天。」

李难的两个极端不只表现在他的外型与个性上,当听见他私下说话的声音时,我们想起他在网上受到热烈回响的嘶吼教程,那种反差令人意外至极。他像乐评一样地点评自己,

「我说话和演唱的声音反差很大,所以我在舞台上很少说话,因为我说话容易把观众从现场气氛中带出去。」

他慢慢琢磨出来的这种极端演唱方式,要是一般人应该早就倒嗓了,但他的声带从没出现任何问题。舞台上的李难展现的是他独特的天赋,流露出一种唯我独尊的自信。

至于全新的零壹乐队是如何兜在一块的呢?这时候我们就看出来摇滚乐手自带的随兴了。吉他手当时和李难是邻居,走在街上碰巧遇到了就问候一下,发现彼此都是玩金属摇滚的乐手,新一代的零壹应运而生,也算是照着计划稳扎稳打地前进。

自去年回中国参加迷笛音乐节之后,零壹便全心投入专辑制作中。目前专辑大抵制作完成,接下来就是寻找唱片公司发行。然而过去从来没有美国的唱片公司签下演唱中文的摇滚乐队,零壹此举可说是披荆斩棘的先驱。我们问,会害怕失败吗?李难自信地说,从当年在国内经历的大风大浪,到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追的音乐梦,之前所有做过的事情都是第一次,也都成功了,他有信心这次也能够顺利达阵。

零壹乐队的音乐运用了大量的传统民乐,许多中国元素如马头琴、蒙古长调、西藏歌谣等都是他的创作灵感。其他二位团员就提到,音乐是零壹共同的语言,音乐中加入了中国元素很有味道,他们把自己的音乐定义为「融合摇滚」(fusion rock)。

另外一点,就是坚持使用全中文创作与演唱。李难说,在所有的摇滚启蒙里面,对他影响最深的就是著名的德国重金乐队「德国战车」(Rammstein)了。在英语为演唱主流的摇滚音乐市场当中,Rammstein 是唯一一组进入一线大牌之流的非英语乐队。有朝一日,他希望能带领零壹做出令人骄傲的摇滚乐,用自己的母语唱给全世界听。

零壹,无法定义

李难提起自己的过往曾经,不带任何激动情绪,字字句句都像是描述一个遥远故事一般的温和冷静。他的纹身打扮让他看来愤怒张狂,音乐听来黑暗负面,但他的为人再诚恳质朴不过,生活态度正面积极。正如他所取名的「零壹」,有阴阳有正负,两种特质虽然彼此对立,却也互相包容消长。两极造就了世上的所有可能,也包括无法定义与限制的人生。

世上没有完全的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抵抗强往身上贴来的标签,也拒绝汲汲营营地找寻标签。如零壹乐队的歌曲《只有神能评判我》所示,不论别人眼中的你我是什么样子,只要有一件事能够热情执着地投入,对梦想坚定地追求,就足够说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了。这是李难写给自己的鼓励,也是献给所有人的诗篇。

访谈结束后的回程车上,我们反复回味着这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在天气有些寒冷,却有着暖阳照耀的洛杉矶冬日午后,我们想起了李难与零壹。

一年之始,两场演唱会近距离听零壹:

第一场:2/13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bnormalarts (11334 Burbank Blvd, North Hollywood, CA 91601)

第二场:2/26 @ Whisky A Go-Go (8901 Sunset Blvd, West Hollywood, CA 90069)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达人,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照耀出热烈的生命。我们倾听梦想,交换养分,用生命力量灌溉彼此的人生。通过达人专访,GuruIn 将带你进入这些来自四面八方、不同领域达人的生活。

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是你的人生。


收藏 (1)
点赞 (2)
脸书分享
微信分享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Guru!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在海外的华人能够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