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约会软件失望,这些亚裔美国年轻女性决定转向现代包办婚姻!

21 天前
4.5k 次浏览
时事新闻
 

最近几年,约会软件像Tinder、Hinge、Bumble这些名头响亮的平台让不少年轻人感到头疼。比如28岁的孟加拉裔美国人Athena Sobhan,在过去十年里试过无数约会软件,但时间一长,她觉得情况越来越糟。

“这些软件太烂了,一点都不好笑。”在南加州的Sobhan表示她受够了,决定全删了这些应用,还向妈妈提了个她自己都没想到会说的话:“你能帮我找个人吗?”

看着约会应用一个个让人失望,一些南亚裔美国年轻人开始回头看曾经的旧习——包办婚姻。但别以为现在的包办婚姻还和电视上演的一样。布兰迪斯大学的女性研究和南亚文学副教授Harleen Singh说,现代的包办婚姻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介绍。

“这不是说你被安排就得结婚。”她解释,“很多时候,外界对南亚包办婚姻的看法也是带着偏见的。”

在美国,大多数情况下已经不是传统的那种家长里短了。很多人说,他们不介意经过父母一介之缘,然后自己再慢慢了解对方,这种方式更靠谱,毕竟比起软件的算法,父母的眼光可能更让人放心。

“你说约会软件,那不过是程序员编的代码。”Singh说,“家长介入的话,他们不只是考虑两个小年轻,更是在想着两个家庭,甚至整个社区的未来。”

纽约的尼泊尔裔美国人Joytsana Sangroula也是这么想的。她删了所有约会应用,因为感觉那些联系来得不够真实。她也是想找个结婚对象,最好是文化背景相似的尼泊尔男性。

“我妈总说,‘你得找个尼泊尔男孩。’”她说,“你说,这找哪去啊?和一个文化背景相同、说同样语言的人生活,肯定更舒服。”

而达拉斯的婚姻介绍所“Single to Shaadi”的创始人Radha Patel也在尽力改变大家对包办婚姻的传统看法。她的服务不看种姓、肤色或星座,接纳所有性取向和性别身份的人。

“我们要把那些老一套的观念统统扔掉。”她说。

Patel试图把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把类似履历的个人数据和欢乐时光结合起来。她因为看到身边人对约会软件越来越失望,于2018年正式开启了这项服务。现在的约会软件选择太多,反而让人难以抉择,她希望能带来些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总想着多一个选项就多一份希望,结果反而无从选择。”她说。

Patel指出,现在的约会软件最大的问题是没法让人们真正见面。而她发现,一些南亚人其实很想找到一种文化上的熟悉感,而不是在软件上无休止地滑来滑去。这就是现在的情况,不少人开始重新考虑父母那一代的包办婚姻,而这种传统的变革,也许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责任编辑:  
来源:  nbc News
点赞 (0)
脸书分享
微信分享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