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工具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用户将 ChatGPT 视为生活中的“全能助手”——从写邮件、修改履历,到解答情感问题、生成萌宠插图,几乎无所不能。但在频繁交互的背后,你输入的每一句话都可能留下“数字痕迹”,这也引发了关于隐私安全的新担忧。
斯坦福大学研究员 Jennifer King 警告说,与 AI 交谈时应格外小心,“有些话,真的不能对ChatGPT说出口。”OpenAI 也曾在其官网明确表示,用户不应在对话中透露任何敏感信息。
以下是专家普遍建议不要输入的五类信息:
个人身份数据:例如社会安全号码(SSN)、护照或驾照号码、出生日期、地址、电话号码等。尽管系统有时会尝试屏蔽这些内容,最安全的做法仍是完全避免透露。
医疗检查数据:有些用户希望AI协助解读体检报告或血液检测指标,但请注意,ChatGPT 并不属于任何医疗隐私保护体系,上传完整报告有可能泄露个人病历信息。如需使用,应提前去除姓名与识别编码。
银行及投资帐户信息:账号、持仓、交易记录等一旦被滥用,可能带来严重财产风险,务必避免输入。
用户名和密码:出于方便,有人曾尝试用AI记录或查找密码,这种做法极其危险。AI并不是密码管理工具,也无法保障帐户安全。
公司数据与敏感文档:工作中用AI润色文案、梳理数据虽已普遍,但若无意中上传了客户信息、未公开项目或公司战略内容,就可能构成信息泄露。如确需使用AI处理工作内容,应考虑使用企业级或专属平台。
此外,专家建议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使用强密码、启用双重验证,并在每次使用结束后手动删除对话记录。据Anthropic介绍,一旦用户删除对话,平台将在一段时间后彻底清除相关数据。
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同时,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同样重要。想一想你输入的内容,是否真的值得托付给一个智能系统?
来源: NY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