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作者Emma Kexin Wang的第一人称出发,讲述了她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投出上百份履历但只能靠三份兼职勉强维生的经历。
去年12月,我从斯坦福大学毕业,拿到了英语专业的本科和硕士学位。但毕业后投出100多份履历,如今却还是只能靠三份兼职维持生活。在全美最昂贵的地区之一,不仅要挣扎着过日子,而且每天都在怀疑:我到底该往哪走?还能做什么?
我投了项目管理、市场、UX设计、写作岗位,甚至连大厂的entry-level职位也不放过。几乎每一份履历我都做了个性化处理,封面信也几乎没靠ChatGPT。研究公司背景、准备面试,花了无数个小时。但结果呢?都没用。
我是国际学生,持有OPT,这意味着我可以在美国合法工作一年,但从OPT开始之日起,必须在60天内找到工作,不然就得离开美国。毕业两个月后,找不到工作的我开始恐慌,60天倒计时滴答作响,我害怕就这样被迫回国。
有一天,我和朋友聊天,吐槽自己找不到工作,顺便问了他们工作近况。他们把自己AI初创公司的官网发给我,我看了一眼,说了句,“这文案我写得比他们好。”就是这句话,成了我向CEO自荐的台词。一周后的两轮面试,让我成为了这家初创公司的第一位市场实习生。
三个月的实习期就像一阵风,我第一次接触AI、B2B、CRM等等全是缩写的术语,陌生又混乱。实习期间我还是持续投履历。虽然我的经理口头承诺了很多次,但我知道这家初创公司根本请不起我全职。最后也果然被我猜对了。离开后,我给自己留了一天时间大哭一场,然后又从头再来。
我注册了十多个求职网站,关注了一堆Z世代的职场KOL,也私信了不少资深科技作者寻求建议。他们对我说,“经济不好,这不是你的错”。还有人建议我“把你的经历公开写出来”。于是我开了TikTok账号,开始记录自己的求职旅程,也在LinkedIn发帖,其中一条吐槽“求职太难”还小小火了一下。
我现在的三份兼职工作虽然赚的不多,但起码能让我合法留在美国。我靠自己是斯坦福毕业生这个身份,接了一些大学申请文书的工作;用英语学位,在一家教育科技公司做论文编辑;还有为一家AI初创公司写文案。
这六个月间,我看见过过短暂的希望,也一次次被“感谢你的申请”这些客套话打回现实。失望、疲惫、焦虑每天都在消耗我。最难的是要面对家人。他们的关心焦虑、询问我下一步要做什么,让我总是报喜不报忧。但他们不知道,我有多累,也不知道我心底的羞耻感有多浓郁。
我无数次问自己,这8年的留学之路究竟值不值得?这些学历,真的能换来一份不让我欠债的工作吗?我在X平台和TikTok上自嘲“失业太久都快习惯了”,和那些同样困境的斯坦福同学互相取暖。但高昂的房租消耗着我的存款,医保也早就到期了。
OPT结束前,我还剩下6个月。如果不找到能给我办工签的公司,我就得走。但我真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力气重新开始。钱、身份、现实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也快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读这两个貌似很没用的英语学位。
来源: BUsiness insider